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建楠 Peng Jiannan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12期27-38,共12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明清词总集研究”(批准号:22FZW B072)成果。
摘 要:读词以学词的“有声”实践,贯穿词体发展史。20世纪初况周颐著《蕙风词话》,分列条目阐发读词原理,系统建构读词方法论。况周颐的方法论自觉,源于对晚清以来词学传习问题的观察:随着词体声律学的“学究化”,学词者过分追求读词协律的精确性,为补救时弊,况周颐从熟精词调、领会词意、读懂词心三个学习层次论述读词方法,更延伸至对词人心性修养的思考。况周颐的读词论对新式课堂的词学教育产生影响,授词课者倡导学生读词、作词,感受词体“声调之美”,这既符合新文学教育对纯粹审美体验的要求,也使词学传习得以维持原本的专门性。读词与学词还发挥着“情感教育”的普适性作用,彰显诵读传统的现代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