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姜子豪 侯晓晴 宋忠振 俞志敏[1] Jiang Zihao
机构地区:[1]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24期241-248,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71796)。
摘 要:为进一步揭示秸秆腐熟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变化和理化性质变化的关系,对秸秆进行腐熟处理,对其不同时间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理化性质检测结果如下:在整个腐熟过程当中,秸秆中纤维素逐渐暴露,温度先上升后下降。pH值先下降后上升,E_(4)/E_(6)值在20 d时最低,30 d时最高,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秸秆中的碳氮比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生物可降解指数先上升至4.102后下降至3.840。电导率在40 d时上升至0.67 mS/cm。秸秆腐熟处于10 d和30 d时漆酶活性较高,分别达到0.96、0.98 U/mL。秸秆腐熟处于40 d时纤维素酶活性达到了0.04 U/mL。秸秆腐熟处于30 d时木聚糖酶活性达到了0.08 U/mL。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的出现伴随着木聚糖酶活性增加,曲霉属(Aspergillus)丰度的变化与漆酶活性变化相似。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微生物群落包含纤维素、木质素、尿素、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解释了环境因子对于样本中物种组成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秸秆腐熟中理化性状及发酵垛中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并为以秸秆腐熟相关酶活性为指标筛选秸秆降解菌株提供理论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06.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