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陆丁[1]
机构地区:[1]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 处:《哲学门》2024年第1期298-309,共12页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摘 要:《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在第八讲和第九讲(1)讨论孝道或者孝行的道德根据问题。这个讨论从引用《论语》中“三年之孝”的例子开始,首先排除掉以道德本能作为根据这个选项,然后,从康德基于债务概念的对孝敬义务的质疑开始,经过英格利希基于“友谊”概念对这个义务的说明,最后停留在“感激的义务”或者“感恩的义务”这个选项上。实际上,整个讨论过程都可以看成是由回答康德所提出的质疑所推动的,直到在感激义务这里得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才转而谈论感激义务本身作为孝行根据时会遇到的困难,也就是“问题父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