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程凯[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100732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2期21-61,共4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在丁玲的创作思想中,“创作的任务”相当程度上等同于“人物”的生成、塑造。这针对着革命文学的痼疾:长于写事,拙于写人,易于观念化,忽略生活转化和创作转化的机制。在丁玲这里,“人物”不仅是生活的转化、集中,是作家的现实体验、理解,甚至就是作家的“思想”;同时,“人物”必须是“生活”的“诗”之意义上的转化,没有人物的提炼、提升,现实书写就无法达致“生活的诗”。丁玲创作论的自觉以其实践经验为基础,并在1940-1942年的探索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夜》筑基于“现实的诗”,带着对边区新事新人的敏锐体察,可以被视为丁玲试图走出思想精神危机的一种尝试。《夜》的探索、努力方向正是丁玲自己所标举的“培养出现实的同时也是自己的人物”,虽然其“心理现实主义”的实验性尝试在之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这里的“人物”并未中止、消失,他们正在变成丁玲“自己的人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