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岚嘉[1] 程姗 Peng Lanjia;Cheng Shan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57-165,共9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傣、佤、景颇等云南跨境民族文学资源数据建设与研究”(16ZDA161)阶段性成果。
摘 要:新时期以来,文学和人类学两种学科间研究边界的突破为民族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空间和研究范式,关涉书写的创作和批评在交融共生中呈示出积极风貌。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史诗、传奇及其重释过程为切入点,以地方性知识的再现为质素,对扎西达娃、阿来、范稳、梅卓、杨志军等为代表建构的藏地书写进行考察,能够发掘文化寻根的多元内涵与途径。这一藏地书写的建构中,藏地民众在历史大变革中的革命意识与国家想象也被逐步绘制完整,蕴含着中华文明现代力量和历史主义诗学意识,实现了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历史和对未来的期待中。对新时期以来的藏地书写进行研究,旨在拓展民族文学研究的空间和路向,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叙事主线。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