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岚嘉

作品数:50被引量:16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世界遗产文化资源西部文化文化建设文化资源开发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江西社会科学》《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家》《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地方性写作
《宁夏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彭岚嘉 沙莎 
在近年的文学创作中,地方性写作作为一种方法和路径,主要呈现内生的主体性、动态性和世界性的新内涵与新诉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地方性写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建构人民性、在地性与总体性互为一体的复调美学,实现以“文学地方”通...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地方性写作 主体性 在地性 传统的发明 
史诗重述与文化寻根: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藏地书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57-165,共9页彭岚嘉 程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傣、佤、景颇等云南跨境民族文学资源数据建设与研究”(16ZDA161)阶段性成果。
新时期以来,文学和人类学两种学科间研究边界的突破为民族文学提供了全新的批评空间和研究范式,关涉书写的创作和批评在交融共生中呈示出积极风貌。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史诗、传奇及其重释过程为切入点,以地方性知识的再现为质素...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诗重述 文化寻根 历史诗学 藏地书写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文学本土化探索的新进路——以近年长篇小说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3期152-161,共10页彭岚嘉 郝婷 
近年来,长篇小说在主题意涵、语言形态和文体变革等方面形成回归本土化的创作趋向,成为文学领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种路径。具体体现为作家们不仅在主题意涵层面通过重述历史和观照现实对本土化经验进行拓展和深化,而且还在语言...
关键词:文学本土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故事 汉语主体性 文体革新 
文学与地方精神的相遇与耦合——评《新世纪中国长篇小说的地方书写》
《博览群书》2023年第11期76-79,共4页彭岚嘉 
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几乎成为所有人的共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迅疾席卷社会各个领域,文化全球化随之也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对于文化全球化的理解和应对,呈现出多种取向: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是指一种共同的或单一...
关键词:文化全球化 文化同质化 异质化 单一文化 经济全球化 新世纪中国 全球化时代 地方 
黄河文化的历史演进与时空结构
《炎黄春秋》2023年第8期69-73,共5页彭岚嘉 
导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地理空间阔大,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背景深厚。黄河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形成的时期,大致可以界定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为一万年左右。从地理结构上看,黄河文化是一条拥有丰富文...
关键词:人文背景 时空结构 文化地理空间 母亲河 资源集合 历史演进 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化 
乡村振兴视域中的西部乡土文学走向被引量:1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第3期77-79,共3页彭岚嘉 
在中国百余年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大变化的无疑是有着悠久农耕文化传统的乡村。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时代浪潮中,农村又面临着土地荒废、人口流失、产业单一、村庄空心化、环境污损化等诸多窘境,为此,国家提出振...
关键词:乡土文学 乡村振兴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农耕文化 人口流失 时代浪潮 村庄空心化 土地荒废 
西部生态文学中的民族互嵌与地方社会被引量:2
《西北民族研究》2023年第1期147-155,共9页盛开莉 彭岚嘉 
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甘肃生态文学研究”(编号:YB019)的阶段性成果
西部不仅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理空间,更是各民族世世代代交错混居的共有家园。近年西部作家以民族互嵌为切入点,通过对地方社会经验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再现,书写出西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心理上的相互嵌入。在新时代背景下,这种创作为文...
关键词:西部生态文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互嵌 
贾平凹地方书写的“非虚构”探索——以《通渭人家》《定西笔记》为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0-117,共8页彭岚嘉 盛开莉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甘肃生态文学研究”(YB019)。
贾平凹相隔十年写下的两篇针对同一地区的纪实性作品《通渭人家》《定西笔记》,在“非虚构”热潮背景下,具备了历史的意味。两作以“非虚构”对事实的发现,给予这些因偏狭的眼光而变得单一的地方以立体多维的形象,拓展了人们对当下中国...
关键词:非虚构写作 《通渭人家》 《定西笔记》 地区形象 自觉意识 
贵州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原型研究被引量:1
《贵州民族研究》2022年第2期101-106,共6页彭岚嘉 朱乐 
贵州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中保留着大量的女神形象,不仅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样态,更展现了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女神信仰及原始母神想象体系。从创世神话中的大母神原型意象群,到洪水神话中的兄妹婚始祖传说,再到传统节日、祭...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 神话 女神 原型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阿来研究》2021年第2期13-23,共11页彭岚嘉 朱乐 
阿来,"一个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人"^(①),一个生活在藏族文化边缘地带的双重混血儿,一个深受西方文艺作品影响的中国作家。民族身份的复合性使得阿来的创作始终以某种徘徊的姿态穿行于汉藏文化之间。多重文化资源的滋养为阿来提供了更为宽...
关键词:阿来 普遍人性 跨文化写作 人文主义 藏族人 民族身份 自然神性 汉语写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