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凡能[1] 杨帆 王亚非 He F;Yang F;Wang Y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2]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开封475001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1期95-110,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A0603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1263)资助。
摘 要:历史时期森林和草地覆被变化既是量化研究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的关键性指标,也是长时间尺度气候变化模拟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评估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但因受历史资料制约,其定量重建和空间网格化重建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方法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以中国现今陆域为研究区域,以过去千年为研究时段,在客观把握森林和草地覆被变迁特点和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森林转型理论与空间替代时间等方法,刻画了历史毁林过程的倒“S”型曲线,构建了基于森林面积-人口数量变化函数关系的历史森林面积回溯重建模型和基于森林砍伐倾向性的森林网格化分配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区构建了历史草地覆被变化定量重建的耕地扣减法与生境限制法;从而建立了过去千年省区尺度森林与草地面积变化序列,研制了分辨率为10km的过去千年森林和草地覆被网格数据产品.结果表明:(1)以人口数据为代用资料所构建的系列方法,可较为客观地再现过去千年中国森林与草地覆被的时空演变过程,方法可行有效,为定量重建历史林草地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2)数据显示,过去千年中国森林面积总体以减少为主,呈“先抑后扬”的变化特点,大体经历了缓慢减少(1000~1650年)、快速减少(1650~1960年)和逐步恢复(1960~2000年)这三个阶段;面积从1000年的298×10^(6)hm^(2)缩减至1960年的89×10^(6)hm^(2),随后恢复至2000年的153×106hm2;空间上,千年间毁林过程呈现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不断向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西南和东北等地区扩展的特点,各区域森林覆盖率分别下降了27%、40%、58%、55%和35%.(3)过去千年中国草地面积呈持续减少态势,经历了平稳波动(1000~1600年)、缓慢减少(1600~1900年)和快速减少(1900~2000年)三个阶段;面积从1000年的305×10^(6)hm^(2)下降至2000年的277×10^(6)hm^(2);其中,千年间东北、内蒙古�
关 键 词: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 森林 草地 面积重建 网格化重建 中国 历史时期
分 类 号:P467[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71.1[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718.5[农业科学—林学] S812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