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兴宇
机构地区:[1]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 处:《江苏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176-184,共9页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研究”(23ZDA08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领域,社会信任格局主要表现为以亲属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和以观念、信仰共同体关系为基础的普遍信任两种形态。不同于西方社会中以宗教信仰、契约精神等构建普遍信任的经济社会学阐释逻辑,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遵从的是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信任理念,虽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运作机制,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影响着乡民的社会文化心理。从其构筑的基本策略看,这种以道德感为表征的社会心理基础通常无法实现较高的道德理想,应充分关注普通乡民“人何以为人”的根基特性。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离不开民众对日常生活的意义感与道德感互融共进的普遍信任生态格局的支撑。要确立、培育“人之为人”的筑基性的社会普遍信任价值观,将张贴“诚信标签”的基层道德感建构方式作为化解现代乡风文明建设难题的重要抓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