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龙涌霖 LONG Yonglin
出 处:《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发展和内在机理研究”(23&ZD011);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DF2023YS10)。
摘 要:回到思想史理解《大学》,应参考《礼记·学记》总结的周代贵族执政教育“大学之道”来看。“大学之道”不仅旨在个体修身,更指向修己以平治天下的政教理想,这与先秦儒家“志于道”的经世志向一脉相承。因此“大学之道”关乎立志,而“志于道”实为格致诚正背后的整体心灵结构。立志的认知前提是认准正确方向,其主要途径在博学辨物,此即“致知在格物”。立志需对志向有自发欲求作为不竭动力,故需“诚意”。立志要求心灵对身体发挥主宰,以及对情欲的决断和调动,如此才能将心志转化为行动,故需“正心”。格致诚正是立志的结构要素,具有“志向性”,即指向修齐治平而使八目一体关联。可见,“志于道”也是八目的逻辑结构,从而也是《大学》主旨。通过对“格致诚正”的重新训释,可看到“志于道”包含着复杂的心灵结构,其通过行动而联结心灵、家国、文明与天地,指向一种更为古典的心灵哲学与行动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8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