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
出 处:《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2024年第12期1119-1124,共6页Chinese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基 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210226049)。
摘 要:高血压作为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重要临床与社会问题。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目前仍呈上升趋势,且伴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发病是一个复杂多重机制(包括神经机制、血管重塑机制及肾脏机制等)精细调控的过程。人体合成的天然生物活性肽称为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其主要由前体序列中的肽进行特异性剪切后所产生,并通过相应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例如:调节内分泌代谢,调控炎症反应以及实现“心脑对话”和“肠脑对话”等[2-3]。根据其在高血压发病过程中的不同效应,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可大致分为促进和抑制高血压进展两大类。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多肽组学技术的兴起,这两类内源性生物活性肽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关注。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肽种类众多,除了已知的与高血压相关的血管紧张素、抵抗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笔者选择了近5年内在高血压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中重点关注的内源性生物活性肽进行简要综述,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关 键 词:高血压发病率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生物活性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高血压防治 内分泌代谢 临床试验 血管紧张素
分 类 号:R544.1[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