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盾[1] Wang Xiaodun
机构地区:[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5年第1期5-24,共20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摘 要:关于龙的本质和龙艺术的起源问题,前人多有探讨,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了解龙艺术起源时代的符号思维方式,亦即用具象事物代表抽象观念的方式。通过比较上古文献、文物中所见的龙形象和脊椎动物之胚胎形象,本文揭示了这一方式,进而确认:“龙”其实是上古人对生命胚胎状态或孕育状态的表达,龙艺术的起源过程是“龙”这一生命符号内涵逐步完善的过程。龙观念的形成与流行同华夏人的农业生活有关:从动机看,龙观念表达了华夏人对丰收和繁衍的殷望;从背景看,它联系于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对胚胎现象的持续观察和记录。所以,“龙”在古文字中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并且在上古神话与艺术中有多姿多彩的表现,其中一种表现是卵生神话和艺术,也就是在高禖仪式和其他仪式中,讲述宇宙卵生、人群卵生的神秘故事;另一种表现是关于空腔事物的神话和艺术,也就是在洪水神话和其他神话中强调空腔体的作用。在龙艺术起源阶段,上古人通过种种造龙仪式,建立了至少17种龙的符号样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