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英 Yang Yi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5年第1期93-111,共19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2VLS004)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步摇”在形制和内涵上都有众多的变化。汉代簪珥延续了周代衡笄的结构,黄金制作工艺的传入使簪珥增加了“爵”“华”两种关键性构件,再加上六种瑞兽元素的加入,礼经所记“副笄六珈”的步摇之制从此出现。曹魏时期增加了“?”,西晋出现了金珰,后来金珰又被花钿取代,直到南朝,步摇一直与东汉的“爵兽步摇”一脉相承。十六国时期,三燕的步摇冠吸收了中亚黄金制作工艺,但装饰摇叶则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特征。北魏入主中原后,通过服制改革形成了拓跋鲜卑男女皆可戴冠的习俗,并创造出女性所戴的兜头及两侧有博鬓的冠。隋朝形成了在冠罩上按礼制等级点缀金花和花钿的步摇冠,它的出现是汉晋至隋女性首服礼制曲折发展、从南北各异到归为一统的结果。
关 键 词:黄金制作工艺 步摇 副笄六珈 簪珥 步摇冠 舆服制度
分 类 号:TS934.3[轻工技术与工程] K875.2[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3[历史地理—历史学] K892.9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