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小说的民间文化形态及其意义  

The Folk Cultural Form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Nie Hualing's Nove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冠含[1] Wang Guanhan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Forum for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World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人文学社团、期刊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3&ZD28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聂华苓“三生三世”的曲折人生经历塑造了其自由的民间立场和独立人格。这在其3部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都有体现。通过考察小说中有关中国和国外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习俗的形态及其特征,可以发现:民间文化首先增强了其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其次,小说中的民间文化是传播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激活了民族文化的现代感和生命力。再次,聂华苓的小说通过对民间文化的书写有效促进了不同文化的沟通交流和文明互鉴,为世界文化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 键 词:聂华苓 长篇小说 民间文化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