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齿野鸦椿CLE多肽的系统鉴定及功能分析  

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LE polypeptides in Euscaphis konishii

作  者:潘钰茹 吴金琳 高宇欣 唐韦伟 邹小兴[1,2] PAN Yuru;WU Jinlin;GAO Yuxin;TANG Weiwei;ZOU Xiaoxing

机构地区:[1]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2]自然生物资源保育利用福建省高校工程中心,福建福州350002

出  处:《南方农业》2025年第1期1-7,F0003,共8页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基  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闽〔2022〕TG14号);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服务团队项目(11899170128)。

摘  要: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和分析了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CLE基因家族组成及其表达调控作用机制。结果:从圆齿野鸦椿中共鉴定出15个CLE基因,分布在圆齿野鸦椿的6条染色体上,其编码的前体肽大小介于94~920 a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介于10705.66~101725.48 KD,理论等电点介于5.84~12.01。多序列比对和偏好性分析表明,圆齿野鸦椿CLE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CLE的同源多肽较为一致,但是部分圆齿野鸦椿CLE在第9位氨基酸上表现出了对丝氨酸的偏好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圆齿野鸦椿CLE基因成员分为6大亚家族,分别为Group1(0个)、Group2(0个)、Group3(CLE1、CLE2)、Group4(CLE8、CLE9、CLE10、CLE13、CLE14、CLE15)、Group5(CLE11、CLE12)、Group6(CLE3、CLE4、CLE5、CLE6、CLE7)亚组。功能分析发现,CLE3、CLE4在根部维管束组织中表达,影响根的初生木质部发育,CLE9、CLE10、CLE8、CLE13、CLE14、CLE15在根部韧皮部中表达,可以通过间接或直接相互作用,引导根的初生韧皮部细胞从分裂向分化转化。

关 键 词:圆齿野鸦椿(Euscaphis konishii Hayata) CLE多肽 系统进化 功能分析 

分 类 号:Q789[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