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志伟 Chen Zhiwei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5年第1期21-37,共17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查尔斯·泰勒的框架内在化转型理论研究”(编号21FZXB04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内在性”构成了笛卡尔以来西方主体性哲学的逻辑建制和理解语境。“内在性”隐含在哲学家们的意识深层,潜移默化地规定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及理解方式,进而使其哲学呈现出明显的主体形而上学倾向。超越主体形而上学的关键在于对“内在性”的批判。马克思洞悉了主体形而上学的“内在性”困境,从三个维度超越了主体形而上学。在实践维度,马克思实现了从“抽象性”到“现实性”的超越;在语言维度,马克思实现了从“自我意识”到“公共社会”的超越;在资本维度,马克思实现了从“二元建制”到“超主体”的超越。基于实践的“现实性”、语言的“社会性”和资本的“超主体性”,马克思一方面打破了“内在性”的禁锢,另一方面开辟了新的本体论境域。从本体论视角看,“三维”其实可以归于“一体”,而“一体”的阐释则奠基于对“关系”之本体论意蕴的澄明。“一体三维”的阐释模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对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