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林[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北美和大洋洲传播史项目(项目编号:20&ZD330)。
摘 要:英国知名翻译家闵福德对中国传统译论情有独钟。他借用“知音”“信”“达”“雅”“化”等中国传统概念,建构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翻译话语体系,可概括为“知音”译论或译者“知音”论。本文历时梳理了闵氏“知音”译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核心概念的理论内涵,并剖析了其阐释逻辑。研究认为,闵福德“知音”译论的阐释立场并未完全继承中国传统的“知音”理念,而更接近于“借杯浇臆”的阐释传统,它提示了译者主体性所带来的深刻洞见,但也可能引发“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阐释偏误,值得反思与探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