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杯浇臆”与“不见西墙”:闵福德“知音”译论的形成、内涵与阐释逻辑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林[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北美和大洋洲传播史项目(项目编号:20&ZD330)。

摘  要:英国知名翻译家闵福德对中国传统译论情有独钟。他借用“知音”“信”“达”“雅”“化”等中国传统概念,建构出一套独具特色的翻译话语体系,可概括为“知音”译论或译者“知音”论。本文历时梳理了闵氏“知音”译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核心概念的理论内涵,并剖析了其阐释逻辑。研究认为,闵福德“知音”译论的阐释立场并未完全继承中国传统的“知音”理念,而更接近于“借杯浇臆”的阐释传统,它提示了译者主体性所带来的深刻洞见,但也可能引发“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阐释偏误,值得反思与探讨。

关 键 词:闵福德 “信达雅化” “知音” 中国传统译论 译者研究 

分 类 号:H059[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