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与国家的双重诉求——“丁玲左转”的过程性与主体性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显沁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  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年第3期208-219,共12页Modern Chinese Culture and Literature

摘  要:“丁玲左转”作为一个被充分讨论的热点话题,似乎已经题无剩意,但如果仔细看一下既往研究,不难发现大家只是对“左转”这个事实本身没有异议,对其何时“左转”却众说纷纭,总的来看,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丁玲是从文坛“摩登女郎”到“渐渐接近革命阵营,并最终加入左联”(1),显然这是将加入“左联”当作了丁玲转向的界标;第二种认为“发表在《北斗》杂志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水》,则成为丁玲立场转变的标志性作品”(2);第三种则认为“胡也频的死是丁玲人生的一大转捩点,这之后,丁玲参加了中国共产党”(3),这一判断表面上强调胡也频的遇害为“丁玲以全新的姿态向‘左’转提供了个人经历的契机”(4),实则是用“入党”这一行为来对丁玲的转向进行标记。

关 键 词:摩登女郎 《水》 丁玲 胡也频 界标 个人经历 转捩点 《北斗》 

分 类 号:I207.4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