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雕塑意象的特征化表达——从天津大学冯研院藏剺面僧石造像谈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耿涵[1] 傅圣悦 

机构地区:[1]天津大学

出  处:《民艺》2023年第5期35-38,共4页Folk Art

摘  要: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藏有剺面僧石造像一尊,其造型稚拙,仪容端雅。雕像寓神秘于古朴,尤以其剺面外形特征最为引人入胜。本文从僧造像的剺面特征出发,通过对比另一尊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剺面僧造像,确认天津大学冯研院所藏造像原型为宝志禅师。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剺面雕刻特征进行内涵挖掘,认为民间对神圣形象原型的“再制作”实际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民间造像艺人在缺乏经典依据的条件下,会创造性地进行“再特征化”,从而在客观上造成了造像神性或意义的累叠。

关 键 词:僧造像 剺面 宝志禅师 特征化 再创造 

分 类 号:J3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