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邱紫君 Qiu Zijun
出 处:《大庆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Daqing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中,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内容丰富。现实的个人的精神生产实际上体现了个体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即个体主体性。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中,个体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两个问题中,其涉及的核心议题就是个体的主体性的界限问题。在物质生产制约精神生产的条件下,精神生产的个体主体性界限表现为:精神生产的对象化程度;统治阶级影响精神生产个体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在于个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相对独立于统治阶级的精神生产资料而存在,体现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