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阳[1]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第1期151-162,共12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论之后的写作机理与汉语因缘研究”(项目编号:19FZWB02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事件”思想的主流展开为解构性,当它被运用于文学研究时,阿特里奇等学者对文学事件的解构性阐释,提供了代表性标本。以点带面的考察表明,事件的解构性主要体现为三点:对时间性始源盲点的有效消除;对超越常规的独异力量的积极吸收;对主体性伦理范式的他异性重构。但事件思想在解构性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保守性,也主要体现为三点:若干思想并非首创,而已不同程度地在传统思想中有其植根;解构性阐释对客观性的观念化让步态度及其折返性思维方式,有残余和复苏总体性的倾向;在他异性伦理的转换中,弱化了伦理主体的情感维度。完整认识事件思想的解构性与保守性,有助于示范西方文论研究所应有的辩证立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1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