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车婧 Che Jing
机构地区:[1]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 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代礼乐文献辑校与研究”(编号:23XJCZH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向尤为重视礼乐的问题。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相关论述和阐释,但只有荀子为“礼乐”寻到一个新的发展践行方向,重新发掘了礼乐的存在价值与重要内蕴,使之成为后世两千余年专制皇权的统治基石,影响深远。从荀子所处社会之现实根基、个体经历之思想渊源两条脉络梳理分析其能将“礼教”转为“礼法”的内在学术肌理:一方面,荀子对人性深刻的现实认知孵育了其“化性起伪、以礼分养”的理论主张;另一方面,诸国游学等个体经历滋养了他兼收并蓄的学术风格,让其能突破儒家先贤的思想框架,阐发出“礼法并用、以乐养情”的礼乐思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