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10002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北京中医医院院级课题(LYZD202203);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医学项目(ZYLX202140)。
摘 要: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植根于脏腑理论,注重脾胃病机的医学流派,其特色“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体系为治疗阴阳失调类疾病提供了新视角。易水学派论述“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的主要医家为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此针法主要内涵可概括为脏腑虚损,脾胃为重以及经脉井穴接续这两类阴阳相引针法。李杲从脏腑角度出发,通过针刺背俞穴祛六淫、刺经络放血引阴火以“从阳引阴”;推扬足三里、针刺募穴升补元气继而“从阴引阳”。李杲针法既引邪外出,轻泻里热,又可培补中焦元气,调补脏腑气血,实现阴阳平衡。王好古、罗天益均沿袭张璧针法,选用大接经法接续阴阳,分别为起于足太阳经井穴止于手太阳经井穴的从阳引阴针法,和起于手太阴经井穴止于足厥阴经井穴的从阴引阳针法。大接经法通过针刺井穴,调畅经脉流注之阴阳经气,收阴平阳秘之功。两套针法在阴阳含义方面有脏腑、经脉之异,但在疏达气机这个核心目标方面趋同,重视气机正常的升降与循周。失眠作为阴阳失和、气机失调的典型病种之一,调和阴阳、调畅气机为其治疗的根本大法,通过浅析易水学派针理内涵,探讨运用脏腑、经脉两种思路治疗失眠之法。
关 键 词:易水学派 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 针刺 脾胃内伤 大接经法 失眠 异同
分 类 号:R246[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8.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