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引阳

作品数:53被引量:17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崔存柱张晓杰尚懿纯杨志新魏琴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中医药》《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四川中医》《健康必读(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治疗失眠为例比较易水学派“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异同
《环球中医药》2025年第1期110-113,共4页刘倩 闫晓宇 李焕芹 
北京中医医院院级课题(LYZD202203);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重点医学项目(ZYLX202140)。
易水学派是金元时期植根于脏腑理论,注重脾胃病机的医学流派,其特色“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体系为治疗阴阳失调类疾病提供了新视角。易水学派论述“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针法的主要医家为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此针法主要内涵可概括...
关键词:易水学派 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 针刺 脾胃内伤 大接经法 失眠 异同 
基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浅谈腰痛治腹临床应用
《光明中医》2024年第18期3668-3671,共4页张静 焦恩虎 
目前临床上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腰背疼痛,主要采用单纯背腰部取穴治疗。临床发现,许多腰痛患者在腹部表现出阳性反应点,通过查阅古籍和阅读相关文献,还可采取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为基础的腹部取穴法来治疗腰部疼痛疾病,从整体观...
关键词:腰痛 从阴引阳 从腹论治 前后取穴 
从温病“先入后出,从阴引阳”理论探讨达原饮类方的中医思维
《四川中医》2024年第8期28-31,共4页唐嘉伟 尚懿纯 
天津市卫健委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编号:2023071、2023086);天津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23-125);天津中医药大学2021年“杏林育贤班”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编号:2021XLYX-18);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课题(编号:ZYXY-2021~005、ZYXY-2022~001)。
达原饮为明末清初医家吴又可首创,在瘟疫盛行之时,其影响范围遍布全国,吴又可在总结大量临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温疫论》一书,其中达原饮可称众方之首。后世温病学派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雷少逸、俞根初等众多医家,灵...
关键词:达原饮 先入后出 从阴引阳 膜原 温疫论 疫病 湿热阻遏 三焦分消 
腹针联合归脾汤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年第7期1465-1468,共4页罗庆波 陈土文 陈晓传 
2021年东莞市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211800902092)。
目的:探讨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应用基于“从阴引阳”理论下的腹针联合归脾汤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东莞市谢岗医院收治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
关键词:非器质性失眠症 归脾汤 腹针 “从阴引阳”理论 睡眠质量 随机对照研究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针灸 
基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探析针刺治疗中风思路被引量:1
《上海针灸杂志》2024年第6期691-696,共6页田烨楠 彭拥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4484,81973932);江苏省中医院高峰学术人才项目(k2021rc24);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国中医药医政医管便函(2022)9号]。
中风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当风、火、痰、瘀诸邪相兼共同进入人体,就会导致中风。针刺治疗法则“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疗中风方面的应用历史悠久,收效颇佳。临床上可根据阴阳偏胜偏衰及脏腑变化,在针刺穴位、针刺...
关键词:针刺疗法 中风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取穴 针刺手法 
以“从阴引阳”谈阴火升降之机被引量:1
《中医药导报》2024年第6期199-202,共4页孙伯菊 康鹏飞 任卫国 吴丽丽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项目(B20055);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5B01022);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课题(MBZX0012022008)。
通过对李东垣的学术理论进行整理,尝试探索发掘阴火的含义。通过整理原文得出,阴火当为阴分之火,是谷气不在其位的病理状态,谷气和阴火实为一物之两态。阴火的产生则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脾胃虚弱后,谷气下流于肾,激发相火而起,阴火再损伤脾...
关键词:阴火 升降 从阴引阳 李东垣 谷气 元气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在药物应用中之体会
《四川中医》2024年第4期53-55,共3页范诗宇 于涛 
天津市卫生计生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津门医学英才[(2017)18]。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概念后,后世医家多运用此理论以指导针刺治疗由阴阳失和引起的一系列病证。而张介宾独出心裁提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亦为用药之理,并举出“求汗于血,生气于精”、“引火归元,纳...
关键词: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用药之理 张介宾 
“从阴引阳法”从腹治腰的临床思路探究
《中医临床研究》2024年第10期134-137,共4页袁世伟 朱泽智 张冰婷 陈桢华 刘思宇 
龙岩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LYF17060;2022LYF17061)。
腰痛属中医“痹病”范畴,病位在筋、骨,中医理论认为其是因风、寒、湿邪致经筋挛缩不伸。现代医学认为腰痛的原因仍与椎间盘相关,而忽视来源于其周围肌群、关节、神经的关联。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对于仅有轻微的椎间盘膨出却存在明显...
关键词:腰痛 从腹治腰 从阴引阳 针刺 手法 
深刺纳阳针法的理论与应用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张智龙 
【视频简介】深刺纳阳针法是具有纳阳和阴、疏利阴分作用的一种针刺方法。临床可用于治疗窍位失用所致的各种病症。该针法的立论依据源于《黄帝内经》的重阳思想,即“窍病”之因,因之于阳,阳虚失煦,九窍不通,“窍病”乃生。故其治当遵...
关键词:针刺方法 从阳引阴 《黄帝内经》 失用 从阴引阳 立论依据 深刺纳阳针法 重阳思想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法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9
《针灸临床杂志》2023年第8期90-93,共4页吴萌 李婷 田君健 郝心 李奕彤 高效铭 李志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81590952。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阴阳观在治疗认知论上的具体体现,始终贯穿于针灸临床实践中。临床上针灸已经成为公认的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重要神经康复手段。本研究以周围性面瘫面部经筋气血闭阻、阴阳失衡的总病机为前提,根据其在急性期、恢...
关键词: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 针灸 周围性面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