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秦启光
机构地区:[1]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2]浙江省乡村教育研究中心
出 处:《清华社会学评论》2024年第2期82-120,共39页Tsinghua Sociological Review
基 金: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县域教师城乡流动‘退却现象’的诠释研究”(23YJCZH173);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富视域下浙江乡村学校随迁子女‘家校社’共育模式研究”(2024SCG04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为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国家与地方建构起以“县管校聘”为核心的教师流动治理机制,但治理行动与个体行动之间还存在一定张力,并影响着乡村教师流动这一社会空间。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以一个县域个案为中心,从流动的外在公共诉求、学校情境差异、场域内的资本规则、个体实践等层面,揭示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逻辑。研究发现,在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建构与运作中,国家经由代理人控制教师流动的方向,使流动场域成为一个受国家控制的领域;在乡村学校内部,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流动主体,向城性愈加突出,加剧了城乡学校师资的不均衡;乡村教师个体在流动场域中的实践虽遵循场域规则,但流动的驱动力扎根于家庭空间之中,场域中存在另一种基于个体理性的自主逻辑。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逻辑呈现强烈矛盾张力,不同于布迪厄式的场域逻辑。本文认为,中西社会结构为场域的逻辑差异提供了土壤,布迪厄场域可谓“等级场域”,而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研究揭示了另一种“差序场域”概念,它为理解流动现实与政策预期的落差提供了一种文化视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