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即否定”与“共在中此在”——概念构建的主体性与共享性  

“All Determination is Negation”and“Dasein in Mitsein”:Implications for the Subjectivity and Shared Nature of Conceptual Construction

作  者:徐勇[1] 任珽玉 Xu Yong;Ren Tingyu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家治理研究院,武汉430079

出  处:《学海》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Academia Bimestri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县乡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号:23&ZD1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康德看来,“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以经验开始的”,但还存在“一种独立于经验、甚至独立于一切感官印象的知识”。(1)这种知识具有抽象性,概念则是这种知识的精华,是知识大厦的基石。知识的力量在于概念的力量,知识生产的重要成果是概念,知识生产力的重要标准是概念的数量和质量。概念是对事实经验的概括,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工具。概念构建是知识生产活动。知识生产者能否生产概念,生产什么概念,怎样生产概念,受问题的牵引,也是思维活动的产物。

关 键 词:知识生产力 概念构建 知识的力量 感官印象 主体性 数量和质量 思维活动 知识生产者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