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春雨 江桂琳 裴嫣柔 Zhao Chunyu;Jiang Guilin;Pei Yanrou
机构地区:[1]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艺术科技》2024年第19期113-115,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4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云南民族视阈下叙事长诗改编广播剧的路径研究分析”成果,项目编号:2024Y634。
摘 要:目的: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当代语境下,传统民族文化面临传承困境,云南的民间叙事长诗尤其如此。以广播剧形式对傣族叙事长诗《娥并与桑落》进行改编研究,旨在探索民族叙事长诗的创新性传承路径,为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方法:文章以《娥并与桑落》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和广播剧制作实践,分析叙事长诗在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特点。结合数字技术,重点探讨广播剧的剧作改编、声音设计及传播模式,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揭示广播剧对叙事长诗传承的多维赋能机制。结果:广播剧通过声音叙事特性和新媒体传播优势,突破了传统长诗口头传播的局限。多声道音效、AI语音合成与音乐设计增强了作品的沉浸感和感染力,有效凸显了文化意象。此外,广播剧形式强化了人物形象与戏剧冲突,使传统作品更符合当代听众的审美。结论:广播剧为云南民族叙事长诗的传播与传承开辟了新路径,不仅实现了传统文化形式的现代化转译,还激发了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声音艺术的创新性应用,《娥并与桑落》广播剧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模式,展现了叙事长诗在数字化时代的无限潜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4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