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释王”:句式辨识及述学史论——从“格物致知”谈起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夏中义 

机构地区:[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摘  要:一、“格物”第一,“致知”第二检测某述学行为(言说或书写)靠谱与否,有没有一个可操作的基准性尺度?有,这就看它能否切实做到“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典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转换为白话,意近“摆事实,进道理”:你若想对给定对象(事实)讲出经得起证伪的话(道理),务必先认证此对象(事实)的确然存在,这才保障你的述学(道理)可能正当且有效。以此思路去重温“格物致知”,也就可解“格物”之“物”,不宜被简化为通俗“反映论”眼中的“客观物”;相反,“格物”之“物”的含义要广袤得多,它包括诉诸人类感官的经验性“事-物”,也涵盖诉诸人类心智的“学-理”。

关 键 词:格物 致知 《礼记·大学》 反映论 客观物 人类心智 述学 基准性 

分 类 号:I0[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