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許子濱 Hsu Tzu-pin
机构地区:[1]嶺南大學中文系
出 处:《文史》2024年第4期5-30,共26页
基 金: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優配研究金資助項目“‘禮制語境’的理論建構及實踐策略——《論語鄭氏注》禮説綜合研究”(RGC GRF/LU13602121)研究計劃階段性成果。
摘 要:“禮意”是細節性的行禮者所表達的内在情意,而“禮義”是綱領性的制禮的義理或大原則。“禮意”不在“禮義”之外,而是包孕於“禮義”之中,兩者有廣狹、統屬的關係,都指向制禮者的原意。《論語鄭氏注》是鄭玄經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注中關涉禮制之處俯拾即是,蔚然大觀。鄭玄一方面引據禮書解説《論語》各章,另一方面又以《論語》發明禮書儀節中的微妙禮意。其禮注據《論語》發揮旁通、轉相發明,爲《論語》簡約的文字重構禮制語境,也爲解讀《論語》提供一個視角。鄭玄禮注往往依據禮制語境,從字裏行間尋繹禮意,從微文小節體察行禮雙方的情意,從而揭示經文中的精神底藴,使行禮者形神俱備、活靈活現。本文列舉禮注所見鄭玄據《論語》推明禮意或行禮者用心所在,包括《論語》“己帥而正,孰敢不正”“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賓不顧”“入公門,與君圖事”“臣事君以忠”“循循然善誘人”“夫子何爲”“童子將命”“杖者出斯出矣”“故舊不遺,則民不偷”“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等,鄭玄熟翫禮書中的微文小節,於其深微之處尤其是行禮者的心理素質,獨有會心。同時,鄭注也爲禮書與《論語》創造雙向解讀的條件。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