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道德化——在读博士生“休息羞耻”的隐忧及其消解  被引量:1

Discipline and Morality:Analyzing and Dismantling the Rationale of“Leisure Guilt”Suffered by Doctoral Students

作  者:刘潞 杜时忠 Liu Lu;Du Shizhong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武汉430079 [3]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学校德育研究中心,武汉430079

出  处:《现代大学教育》2025年第1期32-39,共8页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多学科视野下德育原理的知识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EA230074;2024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德评价主体及其规范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24GA057。

摘  要:在读博士生的“休息羞耻”是其在时间分配上由于选择休息与投入学术劳动两者冲突而激发的一种痛苦情绪体验。“休息羞耻”不仅给博士生个人造成时间焦虑与精神内耗,使自身走向工具化,而且会因学术平庸、恶性竞争等破坏学术自由,导致大学公司化。博士生“休息羞耻”的底层逻辑在于,原本道德中立的事物(努力、时间、成功)在自我、技术、制度的规训之下被赋予道德属性,从而使得休息带来道德上的羞耻感。首先,在自我规训方面,牺牲休息和娱乐被视为对学术职业的奉献,将努力道德化。其次,在技术规训方面,“全景敞视”下的持续劳动被视为对学术追求的承诺,将时间道德化。最后,在制度规训方面,论文发表被视为评价博士生学术胜利的唯一标准,将成功道德化。告别“休息羞耻”,可进行以下探索:在读博士生要学会自我松绑,周期性地从时间中逃逸,将努力与道德脱钩;反思技术与时间的本质,尊重学术发展的时间规律;优化博士生毕业与就业的考评制度,增加学术研究的时间福利,多元定义成功的标准,从而在根基上化解在读博士生的时间焦虑。

关 键 词:在读博士生 休息羞耻 道德化 规训 时间焦虑 学术“内卷” 

分 类 号:G40-011.8[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