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小惠[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文学院,400715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5年第1期73-88,共16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章门弟子’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BZW12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章门弟子与胡适关于驱逐溥仪出宫事件的分歧,不仅牵涉法律问题、人权问题,更涉及反文化殖民问题。站在西方价值立场的胡适与带有辛亥革命体验的章门弟子,对“驱逐溥仪出宫”的合法性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二者虽然共同塑造了自愿“离家出走”的溥仪形象,但胡适借此指责“驱逐溥仪出宫”中的暴力,而章门弟子却用此表明“驱逐出宫”是对溥仪的拯救。章门弟子还发现溥仪事件背后的“帝国的眼光”,揭示帝国主义报刊征用“法律”“人权”等现代符号,借口为溥仪“主持公道”以干涉中国内政。因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警惕,章门弟子否定胡适在殖民语境中用“民主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强调中国“法律”“人权”等等的实现须建立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之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