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创到迻译:郭沫若译介爱尔兰文学的路径  

From translation+creation to translation:Guo Moruo’s introduction of Irish litera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波[1] CAO Bo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外国语言文学》2025年第1期4-12,23,133,F0003,共12页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爱尔兰文学在中国的接受研究”(17BWW067)。

摘  要:郭沫若留日十年,受日本“新思潮”学者和好友田汉等人的影响,间接与爱尔兰结下了不解之缘。1920年是他了解爱尔兰文艺复兴、书写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关键一年:《晨安》中有“爱尔兰(诗人)”的一席之地,《胜利的死》则直接转述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绝食斗争的过程。1925年是他翻译爱尔兰文学的高峰之年:《约翰·沁孤的戏曲集》是其从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转向的标志。综观郭沫若对爱尔兰文学的译介,“从青年时代的奔放不拘的自由体转到严格的各种律诗”,从译创转到迻译,这一路径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新文学”的成长中,爱尔兰文艺复兴留下了深刻印记。

关 键 词:郭沫若 爱尔兰文艺复兴 《胜利的死》 《约翰·沁孤的戏曲集》 翻译 

分 类 号:I106[文学—世界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