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炫璇 韩志斌[1] Li Xuanxuan;Han Zhibin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项目号23VLS02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近代伊朗什叶派政治运动的兴与变是理解19—20世纪伊朗政教关系的关键之匙,卡沙尼在运动转型过程中扮演了起承转合的角色。他积极从什叶派乌莱玛在烟草抗议运动和立宪革命的斗争中汲取经验,结合伊朗的历史实际,推动了伊朗什叶派政治运动的转型。立宪革命以降,伊朗的宪政因其浓厚的宗教色彩成为“宗教的宪政”,卡沙尼审时度势,他将具有现代政治色彩的“宪政话语”用于宗教学者领导的政治运动中,同时主张宗教学者在政治运动中与知识分子合作,这为伊朗什叶派政治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卡沙尼视野开阔,斗争手段多元,斗争路线与目标明确,其政治思想的有效性最终得到石油国有化运动的检验。什叶派政治运动范式的革新为什叶派乌莱玛参政提供了理论保障,并最终赋予其发动革命,颠覆既有秩序的能力,从而为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爆发扫清了障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7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