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斌

作品数:95被引量:15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部落民族主义联合国伊拉克战争卡扎菲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东研究》《史学理论研究》《中国非洲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强社会”对抗“弱国家”——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的兴落及其影响
《世界民族》2025年第1期55-66,共12页韩志斌 谢宇科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3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23VLS027)的阶段性成果。
多元、破碎的部落社会与孱弱的新生民族国家,塑造了利比亚典型的“强社会——弱国家”结构体系。“强社会”对抗“弱国家”成为影响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成败的主要因素。赛努西君主制政权未能给利比亚伊斯兰社会主义国家建构...
关键词:利比亚 伊斯兰社会主义 国家建构 强社会 弱国家 
阿亚图拉卡沙尼与伊朗什叶派政治运动的转型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李炫璇 韩志斌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项目号23VLS027)的阶段性成果。
近代伊朗什叶派政治运动的兴与变是理解19—20世纪伊朗政教关系的关键之匙,卡沙尼在运动转型过程中扮演了起承转合的角色。他积极从什叶派乌莱玛在烟草抗议运动和立宪革命的斗争中汲取经验,结合伊朗的历史实际,推动了伊朗什叶派政治运...
关键词:阿亚图拉卡沙尼 什叶派政治运动 乌莱玛 伊朗 
法制治理、廉政治理和难民治理中东变局后约旦政治治理及其限度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6-26,共11页薛亦凡 韩志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地区冲突新形势下约旦部落、族群与政党政治研究”(20BSS027)。
约旦哈希姆王国长期以来政局平顺,民众对君主的支持度较高。2010年的中东变局打破了约旦的平稳政局。约旦国王面对国内的抗议浪潮,围绕法制、廉政及难民问题积极推进政治治理。三种治理路径并行不悖,力图消弭政治治理中的法律缺陷,净化...
关键词:约旦 政治治理 法制治理 廉政治理 难民治理 
国家建构、政治文化与政治危机——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的三维考量被引量:3
《西亚非洲》2024年第3期31-55,172,共26页韩志斌 马云飞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3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23VLS027)的阶段性成果。
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独具特色,从国家建构、政治文化和政治危机3个维度可以探究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历史经纬、文化机理和面临的挑战。中东国家在政治现代化的启动、演进和探索过程中,以伊斯兰政治文化、强人政治文化...
关键词:政治现代化 中东 国家建构 政治文化 政治危机 
大陆-海洋二元秩序博弈与阿拉伯文明的兴起
《史学月刊》2024年第1期77-91,共15页马峥嵘 韩志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部落社会演进与阿拉伯早期国家形成研究”(23ASS001)。
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是大中东古典帝国建构的两种典型秩序。它们以地中海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为基础,以此衍生出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治理逻辑,从而对大中东的政权构建和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拉伯半岛作为大中东地区一个相对孤立的地理...
关键词:地理史观 大中东 海洋秩序 大陆秩序 阿拉伯文明 
从君主制民族主义到伊斯兰社会主义——利比亚式现代化的流变与特征被引量:1
《中国非洲学刊》2023年第4期60-81,142-143,共24页谢宇科 韩志斌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3年度重大招标项目“中东史学通史(五卷本)”(23VLS023)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主义贯穿利比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利比亚式现代化历经从奥斯曼帝国推动的早期现代化成果为意大利殖民者所摧毁,到形成宗教民族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并推动利比亚民族国家建构,从君主制两条道路之争确立过渡型现代化模式到革命民族...
关键词:利比亚式现代化 君主制民族主义 革命民族主义 伊斯兰社会主义 
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的历史阐释(笔谈)被引量: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32,共32页韩志斌 邹芙都 郑威 徐昭峰 谢乃和 梁晨 郭辉 董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22VLS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封建制与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0BZS020);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实践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以史为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机理及实践体系研究”(2021TBWT-ZD21)。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使命 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学 高层次人才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中国史 
20世纪阿拉伯史学的发展趋势与特征
《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98-111,159,共15页马峥嵘 韩志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学和历史学家”(项目编号:19ZDA235)的阶段性成果。
阿拉伯史学是中东史学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独树一帜且自成体系的史学传统,在世界史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阿拉伯史学,是伴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想对阿拉伯社会的冲击而逐渐发展形成的。换言之,它是自觉的阿拉伯知识分子面对西方文化...
关键词:阿拉伯史学 伊斯兰复兴主义史学 阿拉伯民族主义史学 阿拉伯侨民史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不丹僧侣教育:历史流变与现代形塑
《世界宗教文化》2023年第2期182-188,共7页李铁 韩志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不丹国家治理和现代化道路研究”(编号:22BSS029)的阶段性成果。
僧侣教育亦称僧伽教育或寺院教育,是指以佛教的理论与实践为主要教学诉求的公共性育人行为或授课活动。不丹僧侣教育既是印度、中国西藏、不丹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也是不丹王国发展史的重要体现和见证。长期以来,佛教作为不丹的主流文化...
关键词:不丹 僧侣教育 佛教 
从部落社会演进看阿拉伯早期国家生成
《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23年第4期3-15,共13页韩志斌 马峥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东部落社会通史研究”(15ZDB062)阶段性成果。
东地中海商业发展和不断发生的外部战争,引发阿拉伯半岛商业中心北移和部落秩序重构。新兴工商阶级在阿拉伯半岛诸多城市崛起,通过吸收外部文明的有益元素,对半岛部落社会秩序进行反思,建立了超越部落社会的阿拉伯新秩序和新的信仰共同...
关键词:文明起源 阿拉伯部落 阿拉伯早期国家 乌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