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文明互鉴的历史阐释(笔谈)  被引量:4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Mutual llumnination of Civilizations:A Written Convers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韩志斌[1] 邹芙都[2] 郑威[3] 徐昭峰[4] 谢乃和 梁晨 郭辉[7] 董杰[8] Han Zhibin;Zou Fudu;Zheng Wei;Xu Shaofeng;Xie Naihe;Liang Chen;Guo Hui;Dong Jie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2]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3]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4]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5]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6]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7]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8]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32,共32页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礼制文化与国家治理研究”(22VLS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封建制与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研究”(20BZS020);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实践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以史为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机理及实践体系研究”(2021TBWT-ZD21)。

摘  要: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能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只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和指南。本刊特邀韩志斌、邹芙都、郑威、徐昭峰、谢乃和、梁晨、郭辉、董杰等八位历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科技史)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入选者就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深入认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与意义等议题展开笔谈,以期为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使命 文化传承 中国历史学 高层次人才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中国史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