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赣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2]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石景山100049
出 处:《现代园艺》2025年第9期85-88,92,共5页contemporary horticulture
基 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专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滨海陆域生态系统受损机理与修复技术”(GML2019ZD0408)。
摘 要:为评估生态修复对粤北某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修复区与未修复区为主要对象,采用土壤分析和生态评估方法,探讨了土壤持水量、pH值、总孔隙度以及总碳、总氮和总磷的差异。结果表明,修复区0~20 cm土层中碳含量显著增加,从修复前0~5 cm土层低于5 g/kg增加到修复后的13.83 g/kg;修复区土壤持水能力显著得到提高,尤其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中土壤含水率由5.16%增加到12.14%,表明生态修复通过增加碳含量和改善土壤结构有效提升了土壤持水能力。修复区土壤p H值在各个土层中均高于未修复的裸地区,土壤酸化得到了缓解;土壤总孔隙度在修复区与周边未破坏自然区接近,表明生态修复有效地恢复了土壤的孔隙结构。修复区0~40 cm土层中碳、氮、磷含量分别为13.83 g/kg、4.91 g/kg、0.39 g/kg,显著高于未修复裸地区的2.99 g/kg、0.5 g/kg、0.16 g/kg,表明修复措施显著提升了稀土尾矿土壤碳含量和氮、磷养分,尤其增加了土壤有效氮含量,有利于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及养分循环与再利用。研究成果可为南方离子型稀土尾矿修复工程及其效应评估提供一定技术标准和方法的借鉴与参考。
关 键 词:生态修复 废弃稀土尾矿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肥力 化学计量特征
分 类 号:X171.4[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S153[农业科学—土壤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