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景海峰[1,2] Jing Haifeng
机构地区:[1]深圳大学国学院 [2]深圳大学哲学系,广东深圳518060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摘 要:何为孝?孝的意义与价值何在?这离不开对哲学本体的探讨和对思想义理的阐述,因为儒家的孝道除了是一套实践哲学和经验哲学之外,本身也包含了形而上的层面和深刻的超越性意义。在《孟子·万章》中,通过诠释舜“号泣于旻天”的事件,孟子力图给“亲亲”原则找到一个超越的理据,为人的存在做出一个目的论的说明,或者为人伦关系的天然性与内在性确立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人的生命所自出、人的存在价值的根源性何在?确立人之为人的主体性又是什么?这些对于先验存在的追问,在孟子那里都是从“亲亲”原则来加以说明的。这种亲亲情感尽管也具有可以感知的特征和经验的体证性,但它并不局限在生命个体的经验世界里。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孝就不是一般的道德行为,也不是从普通的情感状况来申述人的自然状态的,而是包含了很强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是对人的存在的根源性之思,这就为基于人伦理解的道德情感和孝的行为奠定了一个形而上的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