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继峰[1]
机构地区:[1]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艺术学界》2024年第1期257-267,共11页Arts Stud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重大项目“城乡文化建设中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理论与路径研究”(22VMZ00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社会创新设计实践模式研究”(2242019S20055);东南大学“美育”专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中之重项目“新时代美育课程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研究”(2021-my-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外化形式,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要素和重要载体,属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事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诉求,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考察、史实考证、图像叙事和实物比较等方式,探索并厘清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生发和演进的历史轨迹,探讨并剖析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共享性、共源性、共通性和共生性等基本特征,探究并解析从图像到图景(物理)、从形象到意象(心理)和从具象到抽象(事理)的基本维度,探求并建构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历史谱系的逻辑空间,进而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系化、谱系化的史实和理论支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