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永嘉
机构地区:[1]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 处:《四川大学法律评论》2024年第1期337-360,共24页Sichu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摘 要:二倍工资规则作为我国《劳动合同法》特有的一种法律责任,从规则设计来看具有对用人单位的惩罚性和对劳动者维权的激励性,区别于传统法律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两个条款对应的“违法行为”是“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和“应订立而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本文对此两类案件共计433份判决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中体现的三个结构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一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与第2款之间的逻辑结构问题;二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与第14条第3款“视为”条款之间的结构衔接问题;三是对二倍工资规则与经济补偿、经济赔偿金制度的对比分析。二倍工资规则的多重结构性问题造成了实践中大量“同案不同判”现象,而通过与经济赔偿金制度的对比分析,看出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和期限有违“责罚相当”的法律责任设置原则。以上问题导致二倍工资制度运行不畅,劳动者借制度漏洞不当牟利现象与二倍工资请求权行使困境并存。为解决二倍工资的结构性问题,应当重构二倍工资规则,实现《劳动合同法》第82条第1款与第2款的同构。同时应加强劳动监察力度,避免应作为主要责任方式的行政责任的缺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