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巧云[1]
机构地区:[1]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研究室
出 处:《绍兴鲁迅研究》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摘 要:鲁迅译《苦闷的象征》中说:“将那闪电似的、奔流似的,蓦地,而且几乎是胡乱地突进不息的生命的力,看为人间生活的根本者,是许多近代的思想家所一致的。”[1]如果以“创造的进化”理论,用于内观鲁迅自身的生命意识,可以捕捉其不息的“生命的力”的表现。这种力的表现蕴含在《呐喊》中,并唤醒记忆的绵延。所以,鲁迅在自序中坦白回忆是“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是他“不能全忘的一部分”[2]。这记忆不仅包括当铺、铁屋子,也有《新生》集和《社戏》等,以及记忆牵引起生动、活泼、美好的精神世界之一隅。这些绵延记忆是其生命意识的显现,是一种“生命的力”,在《社戏》中得以展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75.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