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如何融入“社会批判”——以对伊格尔顿的接受为线索谈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嬗变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健 

机构地区:[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24年第1期146-159,共14页Culture and Poetic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现实主义的当代探索形态与话语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2JJD750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以1980年以后国内对伊格尔顿理论接受为线索,来梳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目标从“审美教育”走向“社会批判”的历程。但“走向”并非“成为”,以“审美教育”为志业的审美研究和以“社会批判”为志业的文化研究二者之间呈现出相互冲突的状态,究其原因:第一是两种理论目标背后蕴含的是彼此不同的理论实践体系;第二是两种理论目标背后也折射出了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只有梳理出两种理论目标的构建动因和内在问题,才能更有效地将之转化为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构建资源。

关 键 词:知识分子 思想先锋队 审美教育 社会批判 

分 类 号:I0-02[文学—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