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娜
机构地区:[1]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 [2]华东师范大学
出 处:《文化与诗学》2024年第1期132-145,共14页Culture and Poetics
摘 要:记忆现象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忠实地表象不在场事物的在场问题,这是一个介于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疑难问题。自柏拉图以来,对过去的表象同时指向非现实事物的在场和作为曾经存在事物的在场,记忆与想象的混淆使得对过去表象的忠实性遭到质疑;从“蜡块隐喻”到“仓库隐喻”甚至到托马斯·德·昆西的“复写羊皮纸”的发展过程体现了记忆表象实体化、空间化、符号化倾向,这种局限于过去的过去性的记忆表象源自一种完结的、死亡的、本质主义的视角,必然会导致对于不在场事物的在场的表象走进记忆符合论的困境中。20世纪以来的法国差异哲学试图颠倒柏拉图主义,在消解记忆符合论的框架的同时为记忆现象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保罗·利科主张将记忆表象放到对未来的期望和当下的在场的交互运动中,以建构主义的视角实现对过去的表象、理解和诠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