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鲍同(译)[2,3] 张崧卓(译) Hideaki Matsuyama
机构地区:[1]日本关西大学社会学部 [2]中国人民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4]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
出 处:《中国电视》2025年第2期104-112,共9页China Television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4QYGB020〉资助。
摘 要:日本广播事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与日本广播有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早期研究侧重于对作为“新媒体”的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分析。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广播研究的主流观点则变为无线电广播是战时国家管控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建立了东京大学报刊研究所(1949-1992)、NHK广播文化研究所(1946-)等学术机构,它们对电视的研究具有示范性,并提出了“广播研究”批评的新方案。然而,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广播研究在广播行业的急速发展下反而变得停滞不前。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电视研究尝试借鉴如文化研究、符号学等海外理论建立新的体系。21世纪最初十年,“档案研究”势头强劲,成为日本广播电视研究的宠儿,日本大量研究人员借无线电广播和电视节目资料用于论证事物的“验证时期”(Age of Verification)由此开始。如今,年轻人已很少看电视了,上网看YouTube、Netflix等平台节目的人越来越多。今后,日本的广播研究将聚焦互联网时代“广播”概念的转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19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