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德亮 金明艳 

机构地区:[1]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2期139-140,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民俗学出现于18世t纪末19世纪初,应民族国家理念的萌生和民族自我认识的需要而兴起,并服务于欧美国民精神的塑造,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和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持。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民风民俗的文化传统,《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衣食住行、礼仪、婚姻、岁时节令、信仰、游艺等民俗。西汉司马迁《史记》的《货殖列传》篇从经济角度呈现了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揭示了物质生产对社会风俗的影响。诸如此类古籍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民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发展变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

关 键 词:国民精神 《货殖列传》 岁时节令 诗歌总集 中国传统民俗 遗产保护 自我认识 民俗学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