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叶斑病生防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安久春 袁青松 高彦平 欧小宏 李良远 郭兰萍[2] 周涛 

机构地区:[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道地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持续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00

出  处:《中药材》2024年第4期826-832,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基  金:中央本级重大增减支项目(2060302);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项目(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638-2);贵州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平台团队项目(黔教技[2022]021号);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22]265号);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22]一般136)

摘  要:目的:对生防菌株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B-BH16-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及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将太子参叶斑病两种病原菌互隔交链格孢MJ2-2a和灰霉菌HP-2e作为防治靶标,比较分析在不同培养基、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条件下生防菌株B-BH16-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菌株B-BH16-1的MSM培养基发酵产物对互隔交链格孢MJ2-2a和灰霉菌HP-2e的抑制率分别为37.37%和48.75%,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他5种培养基处理。在MSM培养基条件下,进一步试验表明,菌株B-BH16-1在初始pH为7.2、接种量为0.5%、装液量为80 mL、28℃下培养48 h的发酵液对互隔交链格孢MJ2-2a和灰霉菌HP-2e抑菌活性最佳。结论:生防菌株B-BH16-1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条件为MSM培养基、初始pH为7.2、装液量为80 mL、接种量为0.5%、28℃培养48 h,为其高效发酵和开发防治太子参叶斑病的生防菌剂提供了技术参数。

关 键 词:太子参 帕勒隆尼氏假单胞菌 抑菌活性 发酵条件优化 发酵产物 

分 类 号:R282.2[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