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松青 Liu Songqing
机构地区:[1]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5年第2期116-130,共15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规范性哲学研究”(编号21&ZD04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般认为,说者的指示意图或交际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指示词或一个句子相对于语境的语义值。这种观点是以说者权威为中心的,它将说者视为语境敏感性表达的真值承担者。金、尼尔、罗姆德-罗穆卢斯及施托克等人提出了以听者为导向的语义理解方案,认为“理想听者”可以确定特定语境下说者所表达的语义值,并在语义理解和会话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这种观点遭到了诺瓦克、麦克尔森及斯皮克斯等人的批评。他们认为,“理想听者”并不能对语境敏感性表达的语义值提供担保,原因就在于“理想听者”所应具备的特质很难得到满足。实际上,不管是以说者为中心,还是以听者为中心,要确定语境敏感性表达的语义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理想听者”概念毫无意义。“理想听者”并不需要对话语的所有基础都预先了如指掌,也不需要具备完美无缺的能力,它首先是一种开放、公正、中立的态度和德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21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