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文化”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韦鹏练[1] 李英健[1] 乔梦吉[1] 符韵林[1]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530004

出  处:《中国林业教育》2025年第2期49-53,共5页Forestry Education in China

基  金:2020年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智能化仿真化数字化的新农科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352。

摘  要: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在高等教育阶段开展中华文化通识教育对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红木文化是开展中华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优质资源。为此,广西大学“红木文化”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前期在红木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红木文化”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探索建设了“红木文化”在线课程。广西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设的“红木文化”课程具有传承经典木作文化,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弘扬红木创意文化的高阶思维,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学习的探究性和师生的互动性,重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增强教学灵活性,以及师资力量雄厚等特点。基于此,课程教学团队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了“红木文化”在线课程建设。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为:在传授红木及其制品相关知识和传承红木非遗文化的同时,弘扬红木技艺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审美趣味,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二是优化教学内容,以红木的由来历史和天然审美特色为主线,以红木家具的产生和非遗文化传承为重点,构建层层深入的教学内容体系;以传统家具展介为中心,注重艺术鉴赏呈现;通过开展红木木作技艺赏析和按流派探索红木非遗文化传承,彰显红木文化的内涵。三是寻找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根据红木文化的历史渊源、红木的天然之美、红木的技艺之美、红木非遗文化等不同主题内容的特点,融入不同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阐释榫卯结构蕴含的“兼容并蓄、阴阳相宜”哲学思想,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和事迹,锻造学生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创新等精神品格,把立德树人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四是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在线测试,包括在每节教学视�

关 键 词:红木文化 在线课程建设 文化传承 人文素养 课程思政建设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