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汉“物”字“精怪”义发微  

作  者:徐凌霄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430072

出  处:《汉字文化》2025年第5期162-169,共8页Sinogram Culture

摘  要:在先秦至汉的典籍文献中,“物”字具有“精怪”义。借助文字学、文献学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得知在原始初民一元论的人格化与二元论的有灵观的作用下,精怪作为一种幻象,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鬼、神接踵而至,与精怪长期活跃在古人的神秘信仰世界里。早期人类难以把握自身与他物的区别,易将“精怪”与“鬼”“神”概念相混同。故在先秦文献中,“物”字“精怪”义时常与“鬼”“神”概念牵缠不清。随着人们支配自然的能力加强、对自身与他物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神秘信仰体系日益成熟。据汉代典籍,精怪同神祇、人鬼在神秘信仰世界中各占一席之地。在人们对“精怪”与“鬼”“神”观念作出辨析之际,“物”在示以“精怪”义时,专指百物之精,而与“鬼”“神”概念有所区别。

关 键 词:先秦 两汉  精怪 神秘信仰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