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甜甜 闫龙涛[3] 苗羽[3] 魏斐 覃旺军[1]
机构地区:[1]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北京100029 [2]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个旧661000 [3]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29 [4]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剂科,南昌330000
出 处:《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5年第3期236-238,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基 金:中日友好医院“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NO.ZRJY2023-GG15);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业务费(2022-NHLHCRFYSPY-02-0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2022YFC3602201)。
摘 要:疼痛是肿瘤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会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甚至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肿瘤病人的疼痛管理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其与抗肿瘤治疗具有同等重要性[2,3]。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单纯的加量和单一给药方式往往不能完全满足病人的镇痛需求。多模式镇痛是指联合使用作用于疼痛通路中不同靶点及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技术,以获得相加或协同的镇痛效果,减少药物剂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达到最大效应/风险比[4]。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0.22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