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严志强 劳晓帆 史莎娜 YAN Zhiqiang;LAO Xiaofan;SHI Shana
机构地区:[1]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西南宁530100 [2]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100
出 处:《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2期31-36,共6页Journal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城—乡人口流动驱动乡村重构的作用机理、地域类型与地方效应”(42361033)。
摘 要: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基于高精度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喀斯特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CV值均在64%以上,空间分布类型呈“集聚型”,但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在空间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2)根据核密度估计分析得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密度差异性显著,县域中南部的居民点斑块密度规模较大,而西北部的居民点斑块密度规模较小且较为稀疏;3)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在喀斯特地貌不显著区域集中分布,在显著区域则零星分布,呈现“小集中、大散落”的空间分布格局;4)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不显著、海拔低于400 m和坡度小于15°的区域。在喀斯特地貌显著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少而散;海拔在400 m以上,则农村居民点斑块面积骤减。
关 键 词:农村居民点 喀斯特地貌 空间分布特征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地理信息系统 核密度估计
分 类 号:P208[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TU984[天文地球—测绘科学与技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8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