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辞学阐释  

The Rhet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牛乐[1] Niu Le

机构地区:[1]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National Art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遗产文化档案建设与本土化发展研究”(20&ZD209)阶段性成果。

摘  要:从哲学角度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之“语言”和“社会”双重实践中被建构的文化主题,其不仅蕴含深刻的价值逻辑,亦包含生动的修辞实践,是一个由诗性—逻辑性、隐喻—转喻、人化—物化之关系构成的修辞体系,其目的是重建人与世界之间诗性的情感联系。作为一种文化修辞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向心力、劝服力、认同力将语言、制度、人的主体性、物的能动性统御在一个生动的修辞场域中。在当下的“云技术”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情感经济赋能社会,将语言化的世界图景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图景,彰显了人的诗性智慧对于生活世界的建构能力。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辞学 主体性 情感经济 生产力 

分 类 号:G122[文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